三安:SiC MOS实现2大关键突破
2025-09-08
近日,“行家说三代半”注意到湖南三安接连公布了两个碳化硅关键技术进展:一是首代沟槽栅技术平台正式发布、二是积极布局铜基正面金属化(FSM)工艺,详情如下:
发布首代沟槽栅平台:
关键性能指标卓越
8月27日,湖南三安正式发布首代高性能 Trench MOSFET技术平台成果,标志着其在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实现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图:湖南三安Trench MOSFET剖视图
湖南三安透露,本次发布的Trench MOSFET实验批次在关键性能指标上表现卓越:导通电阻(Ron,sp)最低达 1.75 mΩ·cm²、击穿电压(BV)超过 1400V、核心静态性能已成功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该技术平台已完成初步电性能筛选与可靠性测试,尤其在栅氧品质评估与可靠性摸底测试中,核心项目实测数据表现优异,充分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靠性。与此同时,湖南三安已明确下一代Trench MOSFET技术规划:导通电阻(Ron,sp)目标将进一步下降超过20%,持续向更高效、更紧凑的性能极限迈进。
此外,湖南三安正在积极推进专利布局,围绕 Trench MOSFET 关键技术节点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为未来产品迭代和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其技术成果将适配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工业电源等高压高频核心应用领域。
针对SiC MOS散热难题:
研发铜基正面金属化
8月22日,EEPower公布了一篇名为《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SiC MOSFETs With Front-Side Copper Metallization》的技术文章。
该文章由湖南三安首席工艺官Tzu Kun Ku博士和研发主管Wesley Chih-Wei Hsu博士共同撰写,主要探讨了在器件尺寸缩小以提高性能的背景下,湖南三安如何利用铜基正面金属化工艺(FSM)解决散热挑战,以此充分释放SiC MOSFET 的潜力。
据文章透露,SiC MOSFET的沟道间距逐渐缩小,对可靠性与散热性能要求日渐提高,然而传统铝键合线在高温、高循环负载下易因热疲劳而失效,铜键合线因其更高熔点、更低电阻率等特性,能够减少损耗、提升电流承载能力并改善散热。为了匹配铜键合线所需工艺强度和可靠性,芯片正面也需要采用更厚的铜基金属化层替代传统铝基金属化层。
湖南三安为了能够充分发挥SiC MOSFET的性能优势,正在开发一种采用电镀铜基金属化层的SiC MOSFET技术,主要工艺特点为:电镀铜层厚度为8至20μm、采用PI(聚酰亚胺)钝化以提高耐环境性,并具备以下优势:
更高结温运行:由于铜的熔点比铝高,因此可以使芯片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行,而不会对可靠性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相同应用条件下可靠性更高:由于铜基FSM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较高的热导率、较高的熔点和较高的机械强度,因此其整体功率循环能力更高,从而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可采用双面散热封装:在 SiC MOSFET 中集成基铜基FSM可以简化封装工艺,有利于压接或焊接,无需使用引线键合或铜夹或垫片,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流密度和功率循环可靠性。这不仅改善了寄生电感,还实现了双面散热,从而显著提高功率密度。
增强短路鲁棒性:芯片正面通常是热量的集中源,铜基FSM有助于从芯片正面传输热量,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在短路、脉冲操作、主动短路等动态条件下的鲁棒性。
凭借这些优势,湖南三安的铜基FSM方案可实现更高的整体功率密度及可靠性,更适用于现代大功率和高频率应用,例如汽车牵引逆变器、可再生能源和电源等。
插播: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半导体、烁科晶体、泰坦未来、浙江晶瑞、芯聚能、三安半导体、安海半导体、华卓精科、快克芯装备、合盛新材料、京航特碳、恒普技术、奥亿达新材料、创锐光谱、西湖仪器、北方华创、科友半导体、九域半导体、国扬电子、凌锐半导体、中电化合物、昕感科技、羿变电气、东尼电子、西格玛、铭扬半导体、瑞霏光电、力冠微、格力电子、芯研科等已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参编咨询请联系许若冰(hangjiashuo999)。
本文发自【行家说三代半】,专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观察。
其他人都在看:
英伟达采用12英寸SiC?又添一条新赛道
国产GaN出现新突破,多家企业推进布局
释放碳化硅全部潜力?独家揭秘第四代隔离芯片技术
行家说三代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三代半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