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增程车型采用嵌入式SiC模块
2025-08-23
此前,“行家说三代半”报道了多家碳化硅模块企业的技术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嵌入式碳化硅模块也在飞速发展,近期已有多家企业推出相关产品,甚至已经有相关车型搭载应用:
广汽昊铂:
增程车型应用嵌入式SiC模块
8月19日,广汽集团推出全新星源增程平台技术,首款车型昊铂HL增程版亦同步上市交付。
据广汽集团官微透露,目前行业主流增程器的油电转化率为1L油发电约3.4kWh,而广汽在增程器的发动机端应用碳化硅电控系统等技术,油电转化率高达3.73kWh/L。
具体来看,星源增程应用广汽夸克电驱2.0,搭载嵌入式功率模块,体积减小80%,电控最高效率达99.9%,在1000V高压平台下驱动电机功率密度达17.29kW/kg,电驱系统CLTC工况效率高达93%。
上海诚帜:
发布SiC嵌入式功率模块
8月18日,上海诚帜在官微宣布, 他们参考某欧洲外企定义的嵌入式PCB功率模块三代技术迭代方向,经过两年多的技术积累,结合OEM客户具体项目,率先推出业内第三代AMB绝缘的SiC嵌入式功率模块。
文章透露,该模块采用了定制国产镀铜SiC芯片、6并联方案,耐压达到1200V。具体来看,模块整体结构分为:耐高温绝缘材料、厚铜连接线路、SiC镀铜芯片、AMB顶层覆铜、AMB 陶瓷 SiN、AMB底层覆铜,通过特殊的制程工艺,将功率芯片组件直接嵌入到PCB板间,实现器件与PCB的一体化。
值得关注的是,该嵌入式功率模块在系统ESL上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从传统塑封功率模块的15~25nH降低到1~2nH,可以将开关速度提升到30~50A/ns,开关损耗降低70%以上。采用AMB的绝缘技术,热阻和传统塑封模块相当,单位芯片的电流能力提升了30%~40%;或在相同电流能力下,芯片面积可减少30%~40%,从而给用户带来一定的降本增效收益。
芯华睿半导体:
公布嵌入式SiC封装成果
近日,芯华睿半导体在官微透露,他们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发布了其在CIPB(Chip-Integrated Power Board)嵌入式封装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
据芯华睿创始人兼CEO王学合博士透露,碳化硅功率器件对传统封装提出了严苛挑战,为此芯华睿和西交大从电、热、机械三重维度切入,对嵌入式封装架构进行了系统重构。
首先,双方从封装空间结构设计出发,提出了基于高密度多层布线结构的寄生参数抑制方案,同时通过采用屏蔽层和反耦合回路显著降低EMI;在热管理上,充分利用过孔、双面散热与埋铜结构提升热扩散效率;材料体系方面,通过开发低膨胀系数、高热导率、强机械强度的增强PCB材料,实现功率单位在高频、高功率密度下的稳定运行。
目前,芯华睿已经在江苏东台建立起车规级半导体制造能力,除车规级灌胶和塑封功率模块,东台工厂正聚焦于嵌入式芯片与功率单元的工艺研发和和制造,通过DTS烧结技术与芯片镀铜工艺,一年前已经为国际主流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嵌入式功率单元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已在多个实际项目中完成验证,为CIPB的量产积累了较多工程经验。
除了以上企业外,“行家说三代半”发现英飞凌、派恩杰半导体、斯达半导体、士兰微、三菱电机、博世、舍弗勒等碳化硅企业及Tier 1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嵌入式碳化硅模块封装技术,但该技术在工艺优化、终端应用等层面还存在不少挑战,急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力解决。
为此,“行家说三代半”已启动《2025碳化硅(SiC)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调研,将围绕嵌入式封装等创新技术进行具体剖析,欢迎行家企业扫码联系参编,与我们携手推进碳化硅产业的发展。
插播: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半导体、烁科晶体、泰坦未来、浙江晶瑞、芯聚能、三安半导体、安海半导体、华卓精科、快克芯装备、合盛新材料、京航特碳、恒普技术、奥亿达新材料、创锐光谱、西湖仪器、北方华创、科友半导体、九域半导体、凌锐半导体、中电化合物、昕感科技、羿变电气、东尼电子、西格玛、铭扬半导体、瑞霏光电、力冠微、格力电子、芯研科等已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参编咨询请联系许若冰(hangjiashuo999)。
本文发自【行家说三代半】,专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观察。
其他人都在看:
SiC模块新技术,PC寿命可达10万小时
5条8英寸SiC产线冲刺/实现投产
三组关键数据,揭示GaN的未来走向
行家说三代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三代半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