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先进:港股敲锣上市

2025-08-21

8月20日,随着开市宝锣的敲响,天岳先进正式登陆港交所。此番成功冲刺港股,天岳先进成为了首家A股上市的碳化硅企业,也是首家H股上市的碳化硅衬底企业。

港股上市历时近8个月

募资总额为20.4亿港元

今天,天岳先进在香港隆重举行了港股上市仪式,众多企业高层、领导等重磅嘉宾出席,共同见证天岳先进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天岳先进表示,本次港股上市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募资的一部分将用于海外产能建设,持续绑定海外龙头客户的战略规划;一部分将投入大尺寸产品的进一步研发,确保技术代际领先。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平台,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拓宽融资渠道,为后续技术研发和海外市场拓展提供资金支持。

天岳先进港股上市历时近8个月。

2024年12月28日,天岳先进发布了《关于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公司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相关筹备工作的公告》;

2025年2月24日,天岳先进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今年6月1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7月31日,天岳先进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同时更新了招股说明书;

8月11日,天岳先进正式发布H股全球发售公告;

8月20日,天岳先进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据悉,天岳先进此次IPO港股全球发售4774.57万股H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其中香港发售股份238.73万股,占比5%;国际发售股份4535.84万股,占比95%,并另设15%的超额配股权,对应716.18万股。发行价为每股42.80港元。本次港股发行的孖展倍数超2800倍,融资申购额近2500亿港元。如此之高的融资申购倍数,显示了资金对天岳先进新股抱以极高的热情,也凸显资本市场对碳化硅行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据介绍,扣除发行费用后,天岳先进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9.38亿港元,主要用于扩张8英寸及更大尺寸碳化硅衬底产能(70%)、加强研发能力(20%)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10%)。从募资用途来看,天岳先进仍保持着聚焦核心业务、持续深耕碳化硅领域的战略定力。

加入碳化硅大佬群,请加微信:hangjiashuo999

A股上市回顾

拟募资20亿人民币

如今,天岳先进已成为国内首个“A+H”双平台上市的碳化硅衬底企业。2022年,天岳先进正式在A股上市:

2021年5月,天岳先进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

同年9月,天岳先进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同年12月,证监会宣布同意天岳先进IPO注册;

2022年1月12日,历时9个月,天岳先进正式敲钟上市。

根据招股书,当时天岳先进IPO拟募资20亿元,将在上海建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该项目建设期为6年,计划于2022年试生产,2026年100%达产。

从2022年A股上市,到2025年港股上市,天岳先进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碳化硅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同时,天岳先进各方面的进步也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全球碳化硅产业蓬勃发展。

业绩方面:近年来,天岳先进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2024年度,天岳先进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36亿元、2.68亿元、4.24亿元、4.94亿元、4.17亿元、12.51亿元及17.68亿元。对比2018年的营业收入,天岳先进在2024年已实现12倍的增长。

产量方面:2018年-2024年,天岳先进的碳化硅衬底产量合计分别为1.1463万片、2.0159万片、4.7538万片、6.7万片、7.1万片、26.2片、41.02万片。对比2018年的产量,天岳先进在2024年已实现34.8倍的增长。

技术方面:从天岳先进的主要发展历程来看,其在2015年实现4英寸碳化硅衬底的量产;在2021年实现6英寸碳化硅衬底的量产;在2023年实现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量产;在2024年进行12英寸碳化硅衬底的首发。

自2010年成立以来,天岳先进在追求品质、保持先进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指引下,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耕耘,从一家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中国碳化硅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此番港股成功上市后,天岳先进又将书写怎样的新篇章?我们一同拭目以待!

插播: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半导体、烁科晶体、泰坦未来、浙江晶瑞、芯聚能、三安半导体、安海半导体、华卓精科、快克芯装备、合盛新材料、京航特碳、恒普技术、奥亿达新材料、创锐光谱、西湖仪器、北方华创、科友半导体、凌锐半导体、中电化合物、昕感科技、羿变电气、东尼电子、西格玛、铭扬半导体、瑞霏光电、力冠微、格力电子等已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参编咨询请联系许若冰(hangjiashuo999)。

本文发自【行家说三代半】,专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观察。

其他人都在看:

SiC模块新技术,PC寿命可达10万小时

5条8英寸SiC产线冲刺/实现投产

三组关键数据,揭示GaN的未来走向

行家说三代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三代半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