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条8英寸SiC产线冲刺/实现投产

2025-08-20

近日,“行家说三代半”发现,杰平方半导体、三菱电机相继透露其8英寸SiC工厂建设进展,与此同时,安意法、芯联集成、士兰微的8英寸SiC晶圆线也在冲刺投产/量产,详情请看:

杰平方半导体:

8吋SiC工厂预计后年投产

8月18日,杰平方半导体官微透露,由旗下全资子公司杰立方半导体打造的香港首个8英寸碳化硅垂直整合晶圆厂项目预计在2027年正式投产,2031年实现年产24万片,满足150万辆新能源车所需。

根据杰平方半导体进一步透露,杰平方半导体的零缺陷车规芯片不仅已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更已广泛应用于零跑汽车的新能源车型。截至2025年6月,该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700万颗,并搭载于超过35万辆新能源汽车。

目前,杰平方半导体的客户已遍布亚洲及欧洲。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商——深圳市依思普林科技有限公司就使用了杰平方的碳化硅芯片,生产电机控制器。

三菱电机:

8英寸SiC工厂预计今年投产

8月19日,据日经Xtech报道,三菱电机将于2025年11月在熊本县启动其首家功率半导体工厂,该工厂将采用8英寸碳化硅衬底。

三菱电机高级执行官兼半导体和设备业务部总经理 Masayoshi Takemi

据悉,三菱电机与其投资的美国大型SiC衬底制造商Coherent合作,旨在采购与中国制造相当的低成本SiC衬底,三菱电机将凭借其在半导体器件与模块技术方面的优势,持续进军铁路和电力领域。

据“行家说三代半”此前报道,三菱电机早在2023年便锁定了Coherent的6&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能,并稳步推进8英寸碳化硅工厂的建设:

2023年5月:三菱电机与Coherent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并达成项目合作,三菱电机宣布投资约1000亿日元用于建设一个基于8英寸平台的SiC功率器件新工厂,Coherent将为三菱电机在新工厂生产的未来SiC功率器件开发8英寸N型4H SiC衬底。

2023年10月:电装和三菱电机合计投资10亿美元(约72.9亿人民币),获得Coherent碳化硅业务合计25%股权,并共同成立一家新的SiC子公司。Coherent将支持2家日本企业6英寸/8英寸碳化硅衬底和外延片需求。

2024年3月:三菱电机在日本熊本县开工建设新的8英寸SiC工厂,并计划于2026年4月投入运营。该新工厂共有六层,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主要负责8英寸 SiC 晶圆的前端工艺,将在全工序段引入自动输送系统。三菱电机的目标是在2026财年将SiC产能提升5倍(与2022财年相比)。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杰平方半导体与三菱电机外,还有三家SiC企业的8英寸晶圆线已经/即将在今年通线投产:

安意法半导体

2025年2月,三安光电与意法半导体在重庆合资设立的安意法半导体碳化硅晶圆厂正式通线,预计项目将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批量生产,据悉,安意法半导体由三安光电与意法半导体共同出资设立,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30亿元,将建成年产约48万片的8英寸碳化硅晶圆生产线。

为配套这一项目,三安光电于2023年7月全资设立重庆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在同一园区规划投资70亿元,建设一条年产48万片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生产线,并已于2024年9月通线投产。

芯联集成

2024年5月,芯联集成其8英寸碳化硅工程批已于4月20日顺利下线。该产线为6/8英寸兼容碳化硅MOS芯片制造生产线,总投资金额为9.61亿元,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6/8英寸碳化硅晶圆6万片/年的生产规模。

2025年8月,芯联集成进一步透露,上半年他们建设的国内首条8英寸SiC MOSFET产线已实现批量量产,关键性能指标业界领先。此外,他们计划加快8英寸布局,将旗下子公司芯联越州现有碳化硅产线逐步改造为8英寸碳化硅产线。

士兰微

2025年6月,厦门士兰微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一期)已提前搬入首台设备。

士兰微电子董事会秘书、副总裁陈越表示,他们总投资70亿元的一期项目,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在今年年底实现初步通线,明年一季度投产,到2028年底最终形成,年产42万片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的生产能力。

插播: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半导体、烁科晶体、泰坦未来、浙江晶瑞、芯聚能、三安半导体、安海半导体、华卓精科、快克芯装备、合盛新材料、京航特碳、恒普技术、奥亿达新材料、创锐光谱、西湖仪器、北方华创、科友半导体、凌锐半导体、中电化合物、昕感科技、羿变电气、东尼电子、西格玛、铭扬半导体、瑞霏光电、力冠微、格力电子等已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参编咨询请联系许若冰(hangjiashuo999)。

本文发自【行家说三代半】,专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观察。

其他人都在看:

三组关键数据,揭示GaN的未来走向

退出快充市场,该企业GaN营收仍增长50%

南方电网:采用国产沟槽SiC

行家说三代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三代半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