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再次采用氮化镓!有何突破?
2025-05-21
插播:英诺赛科、能华半导体、致能科技、万年晶半导体、京东方华灿光电、镓奥科技、鸿成半导体及中科无线半导体等企业已参编《2024-2025 氮化镓(GaN)产业调研白皮书》,参编咨询请联系许若冰(hangjiashuo999)。
“GaN的临界点已来!”此前,EPC公司CEO及创始人Alex Lidow在公开文章中直言,并进一步表示,GaN的应用临界点之一的“人形机器人”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一国产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成功采用GaN,不仅为国产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关键范本,更标志着GaN技术在机器人领域开始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实质性跨越。
国产机器人再次采用GaN
GaN成为关键驱动力
5月17日,据中科阿尔法官微消息,其正式推出了具身机器人氮化镓驱动器关节模组。
该模组内置中科无线半导体自研AI ASIC具身机器人动力系统芯片家族关节系列“GaN阵列驱动器芯片”,具有250Hz高频神经反射与5ms全链路时延,峰值扭矩
技术特点方面,中科无线半导体自研的AI ASIC动力系统芯片采用阵列GaN HEMT器件。具体来看,此次采用共源共栅(Cascode)拓扑,实现开关频率2MHz以上99.2%能量转换效率,并支持10ns级快速开关特性(较传统Si基MOS管方案提升40%),温升ΔT≤25K@满载)。
与此同时,该模组还具备独创即时通信接口、多重安全保护机制、机电一体化集成设计等突出优势。
资料显示,广西中科阿尔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中科半导体”创始团队基于自研的第三代半导体芯片成立的终端产品品牌公司。
另据中科半导体官微透露,中科半导体在今年2月份就发布了首颗基于氮化镓(GaN)可编程具身机器人动力系统芯片,旗下的氮化镓驱动器成功就应用于该芯片。这种技术使得芯片在高频神经反射系统中表现优异,频率超过250Hz,感知到执行的延迟低于5ms,接近人类神经反射速度。从芯片发布到机器人关节模组发布,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中科半导体旗下氮化镓驱动器成功应用于具身机器人动力系统芯片
如今,在人工智能的火热趋势下,人形机器人的各类新品和应用层出不穷,但各种挑战也随之而来。如在机器人的子系统层面,行业仍面临一些共性挑战,比如灵巧手的关节怎样做得体积更小、反应更加灵敏等,这就需要更多的控制器件、功率器件进行配合。
据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潘大伟介绍,机器人的电池续航大约2个小时,如果机器人能重量减轻、关节缩小,那么活动能力将大幅提升,电池的续航时间会显著提升。
而氮化镓器件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代表,其凭借高功率密度、高频高效、耐高温等等优点脱颖而出,成为机器人行业实现更高的扭矩密度、更高的功率效率、更低的噪音和更紧凑的设计的关键驱动力。
机器人关节模组方案与硬币体积对比 来源:EPC
目前,除中科阿尔法外,也有不少公司深耕于此。据“行家说三代半”此前报道,4月8日,《The Innovation》期刊发布了关于中国“黑豹2.0”四足机器人的革命性突破:该四足机器人成功搭载了GaN电机驱动系统。这意味着GaN技术正加速渗透机器人领域。
另据行家说产研中心《2024-2025氮化镓(GaN)产业调研白皮书》初步调研显示,近年来,西门子、安川电机等厂商均已推出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GaN电机驱动器。
来源:GaN低压电机驱动 《2024-2025氮化镓(GaN)产业调研白皮书》
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GaN将有更多丰富应用
《The Innovation》明确指出,机器人市场具备产业化应用前景,预计2029年带动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100亿元。
据英诺赛科执行董事吴金刚此前在活动上的介绍,氮化镓在人形机器人中主要可以应用在7个环节,包括:旋转执行器、灵巧手、线性执行器、智能感知、AI及控制、电池、充电器。
而在机器人关节模组环节中,一个入门版的人形机器人大概有40到50个关节,每个关节要用6到8个氮化镓低压器件,照此计算,单机的氮化镓器件用量约为240-400颗。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GaN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优化,其在机器人产业中的渗透率预计将持续增长。
据英诺赛科2024年财报,英诺赛科在人形机器人应用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他们推出150V/100V全系列氮化镓产品,覆盖关节以及灵巧手电机驱动、智能电源转换及电池管理等各类应用。其中,100W关节电机驱动产品已实现量产。
潘大伟透露,英飞凌正在利用基于氮化镓功率器件助力客户设计出更高效、尺寸更小的马达驱动产品和机器人关节,从而优化机器人的整体设计,在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幅延长电池的续航时间和使用寿命。他预计,氮化镓利用率在今年及未来将持续增长,英飞凌也将持续加大对氮化镓的研发投入。
英飞凌科技副总裁刘伟曾公开表示,今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那么,随着头部GaN企业的牵头布局,以及下游机器人厂商的深度协同,接下来GaN在机器人行业内还会诞生怎样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前景?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发自【行家说三代半】,专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观察。
其他人都在看:
润新微电子:GaN芯片出货1亿颗,外延厂顺利通线
英飞凌、安森美等4家SiC企业公布新动向
光储赛道热捧GaN!超10家终端玩家已布局
行家说三代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三代半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