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营收135亿!20家汽车半导体企业Q3季报梳理

2022-11-08

近期国内多家汽车半导体上市企业相继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行家说Resaerch整理了其中20家主流企业上述报告期内业绩情况。

2022年第三季度,半导体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由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萎靡,各厂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出货量持续下降。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爆发,带动了汽车半导体需求的持续上涨。

功率半导体

闻泰科技

闻泰科技单季营收同比有所下降,但前三季度累计营收达420.85亿元,同比增长8.9%。闻泰科技上半年在汽车领域的收入占比达到48%,产品需求持续旺盛。自有产能规模持续扩大:旗下Newport晶圆厂逐渐向IDM转型;上海临港12寸车规级晶圆项目全面开工;公司在德国汉堡晶圆厂新增8寸晶圆产线已顺利投产运营。

此外,安世集团联合日本京瓷联合布局氮化镓车规功率模块,目前产品已于2021年通过车规级测试。2022年10月,闻泰科技投资30亿元用于安世半导体封测厂扩建项目,进一步强化现有产品特别是车规产品的产能拓展。

华润微电子

受益于功率半导体向新能源和汽车电子市场的快速延申,华润微电子上半年IGBT收入同比增速高达70%,产品进入多家汽车头部客户。

近日,华润微与吉利签订协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设立“吉利科技—华润微汽车传感器及应用实验室”。双方计划构建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合作机制,基于功率模块、MEMS传感器 、面板级封装等产品或技术推出联合解决方案。

产能方面,华润微和多方联合建设、投资75.5亿元的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一期规划建设产能为3万片/月,达产后年新增产能约占公司2021年产能的26.2%。据公司相关人员透露,目前公司包括晶圆在内的主要产线均实现满载运行,并且12英寸晶圆项目的产线已经通线了,正在处于小批量的生产阶段,年内或将能实现微量业绩贡献。

中车时代

中车时代Q3业绩增长基本符合预期,功率半导体,新能源电驱等多项业务实现全面增长。其中,功率半导体器件收入最高,实现单季营业收入5.2亿元,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实现单季营业收入达3.99亿元,工业变流和传感器业务分别实现单季营收1.22亿元和1.41亿元。

士兰微

受消费电子市场影响,士兰微Q3季度增长放缓。单季度综合毛率为27.41%,环比下降3.42pct,主要系LED芯片产能利用率因疫情大幅下降、成都限电引起产线停产所致。受毛利率降低影响,单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环比下降47.10%。

IGBT方面,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V代IGBT和FRD芯片的电动汽车主电机驱动模块,已在国内多家客户通过测试,并已在部分客户批量供货。公司目前已具备月产7万只汽车级PIM模块的生产能力,向比亚迪、零跑、汇川等下游厂商实现批量供货。

10月14日,士兰微发布公告,计划投入48.5亿扩建晶圆和封装产线。其中,汽车半导体封装项目(一期)达产后将形成年产720万块汽车级功率模块产能。

斯达半导体

Q3季度斯达半导体业绩超预期,主要系新能源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风力发电等行业持续快速放量,此外公司来源于新能源行业收入占比从2022年上半年的47.37%进一步提升至51.44%。

上半年IGBT模块累计配套5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A级及以上车型超过20万辆,预计全年A 级及以上车型的占比将在4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新增多个车规级SiC MOS模块800V系统的主驱项目定点,进一步提高SiC功率模块渗透率。

扬杰科技

扬杰科技汽车电子产品收入2022前三季度同比增速超500%,在IGBT、MOSFET和SiC三大产品领域的收入同比增长都超过100%。

产能方面,公司IGBT与FRD晶圆产能上半年实现3倍以上增长,MOSFET/TMBS产能实现50%以上增长,车规级封装产能实现5倍以上增长。同时,与中芯绍兴的合作顺利进行,在汽车、新能源产品线上获得大量产能支持,保障短中长期的协调发展。

CIS(图像传感器)

韦尔股份

韦尔股份Q3季度营收同比环比都有所下滑,主要受手机、安防市场影响。汽车方面,受智能化趋势影响,韦尔股份当前在环视市场市占率较高,并持续推出3MP/5MP/8MP 等新产品,导入新势力及传统车企的新车型,未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今年5月,韦尔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绍兴韦豪增持北京君正股票,不超过北京君正总股本的10.38%,计划切入MCU、存储芯片等汽车芯片市场,打造芯片平台型公司。

格科微

受消费电子市场影响,格科微Q3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04%,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强烈的去库存需求导致产品价格竞争加剧,毛利下降。

格科微在最近的投资者调研活动当中透露,在汽车后装市场,格科产品已经广泛用于行车记录仪和舱内环视等。目前,公司正在准备进行汽车行业的质量体系认证,预计明年完成认证,进入汽车前装市场。

思特威

受疫情和市场需求影响,思特威第三季度净利润-0.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利润-0.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思特威已成立新晋事业部“汽车芯片部”,并于今年5月推出两款车规级图像传感器,致力于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的精进,从提升夜视性能、扩大动态范围、通过车规可靠性认证、探索低功耗性能等方向赋能车载电子应用。

MCU

四维图新

报告期内,四维图新收入增长稳健,智能驾驶芯片业务持续发力。座舱SoC和车规级MCU持续放量,新一代智能座舱芯片AC8015和AC8257持续出货中,多数项目将2023年量产;车载MCU市场整体目前仍供不应求,公司MCU已在多家汽车品牌中实现量产;预计Q4新增产能将逐渐释放。

智能驾驶方面,公司6月获得某头部车企定点;8月斩获国内某头部新能源汽车B公司L2级ADAS软硬一体解决方案订单,预计将在2024年之前陆续在数款车型上搭载。

复旦微电

复旦微电单季利润同比增长达69.5%,同时积极开拓汽车市场。2021年12月复旦微电发布了首款车用MCU产品——FM33LG0xxA系列MCU,对标NXP的S32K系列。

前三季度FPGA及其他芯片实现收入约6亿元,继续保持约100%的高速增长。安全与识别芯片、存储、MCU等多条产品线均已有车规级产品进入量产或验证阶段。第一款车规级MCU 产品已完成AEC-Q100考核并顺利量产。

芯海科技

芯海科技净利润同比下降136.06%,主要受8位MCU及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滑,价格下降导致。根据最新的机构调研记录显示,目前芯海科技的32位MCU占MCU产品线的50%以上。

芯海科技正在加快汽车市场的布局。今年7月,芯海科技“汽车MC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可转债项目发行,多个芯片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同时,芯海科技正在推进ISO26262 ASIL-D功能安全体系认证,并与头部Tier1厂商保持密切沟通。

国民技术

国民技术前三季度总收入9.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5亿元,增长53.33%,主要是负极材料和通用MCU销售收入增加。

目前,国民技术已经有超过100款MCU通用芯片,并已在T-Box、ETC/OBU、OBD等车载设备上获得大量应用。此外,该公司MCU芯片产品还在部分汽车EDR客户完成导入,此前有一款芯片通过了AEC-Q100认证。

存储芯片

存储芯片方面,由于消费电子需求低迷,今年以来存储芯片进入行业下行周期,但车规放量对内地存储厂商友好。以兆易创新、北京君正等为首的内陆厂商相继储备自身的DRAM设计技术,通过与晶圆厂合作的形式来实现国产车规存储的自主可控。

兆易创新

兆易创新车规级NOR Flash在行业头部客户营收高速增长,汽车和工业方向成为公司NOR Flash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公司GD25/55、GD5F全系列产品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实现了从SPINOR Flash到SPI NAND Flash车规级产品的全面布局,用于车载辅助驾驶系统、车载通讯系统、车载信息及娱乐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

兆易创新今年9月发布第一颗40nm车规产品,将对标NXP S32K1XX系列,计划切入MCU领域,目前已通过IATF 16949规范认证。

北京君正

北京君正三季度业绩低迷,单季营收同比下降2.92%,拖累1-9月的业绩。上半年营收稳定,主要得益于汽车、工业对芯片需求强劲。

公司车规SRAM 和车规DRAM 在全球车规细分市场均名列前茅,大容量的8G DDR4/LPDDR4 存储芯片正在做市场推广和验证,明年有望放量导入客户;FLASH 芯片、车规模拟芯片亦在持续扩张品类、不断推出新品,研发蓄力有望助推公司在汽车、工业等市场持续成长,公司有望深度受益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

东芯股份

东芯股份第三季度业绩下滑,主要系市场景气度下降所致。东芯股份近日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拟进一步布局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开发的车规产品正在进行AEC-Q100的验证中。

模拟芯片

纳芯微

Q3季度,公司汽车、光伏储能等泛新能源领域的合计营收的占比约43%。公司第一大业务为驱动与采样芯片,22H1该业务营收3.53亿元,占总收入的44%。上半年满足车规级AEC-Q100要求的非隔离高压半桥驱动NSD1624已进入试量产阶段。

9月,公司推出车规I²C GPIO扩展芯片NCA9539-Q1;10月推出首款车规LDO芯片NSR31/33/35系列,现已量产并向知名国际汽车零部件厂商批量供货。

圣邦股份

受需求下行影响,圣邦股份Q3季度营收不及预期。目前工业和汽车营收占比达62%,汽车市场同比涨幅超过10%.

预计公司业绩环比持续下滑,行业去库存将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推出车规级电压基准芯片LM431BQ,符合车规标准,并实现大批量交付。汽车产品从后装拓展到前装,客户渗透率有望支撑2023年业绩增长。

上海贝岭

上海贝岭报告期内电源管理IC 发展迅速,涵盖应用于汽车市场的LDO/DCDC,车规级LDO产品实现量产销售。

2022年8月,工信部等机构编制的《汽车芯片推广应用推荐目录》中,录入上海贝岭9颗产品。

雅创电子

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雅创电子Q3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继续加大研发,毛利率持续改善。

雅创电子“自研IC+分销”齐头并进,产品已经进入比亚迪、理想、小鹏、吉利、上汽、长城、大众、现代、起亚、克莱斯勒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的供应链当中,并实现量产装车。

其他人都在看:

小米再投芯片厂商!合作造芯已成车企趋势?

汽车减产427万辆!谈谈缺芯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