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新规划,SiC应用空间持续扩大

2025-11-20

近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2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正式发布。

该报告提出了两大预判,一是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产品,且BEV(纯电动)车型的渗透率将达到80%;二是新能源A级车型电耗将降至9.2kWh/100km以下,且电机功率密度将持续提升。据此来看,SiC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量空间依旧很大。

BEV车型渗透率将达80%

SiC车型销量持续增加

该报告重点强调了面向204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七大目标。据其判断,未来5年至1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主流产品,电动化战略方向稳定不变。从产品角度来看,预计到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85%以上,其中BEV(纯电动)占8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进一步表示,“预计到2035年,传统能源乘用车将实现全面混动化;到2040年,含内燃机乘用车(HEV、PHEV、REEV)销量在乘用车新车销量中的比例仍将有三分之一左右;到2040年,混合动力汽车在传统能源商用车新车占比将超过65%,低碳零碳商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15%以上。”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汽协此前曾提出,2035年中国汽车销售规模预计在4000万辆左右。据《2025碳化硅(SiC)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测算,预计2040年中国BEV销量有望达到2340万辆,约为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包括BEV和XEV)总销量的2倍,且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达到80%以上。

来源:《2025碳化硅(SiC)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能源车型销量的增长,SiC车型的销量与渗透率也与日俱增。据《季度内参——2025Q3第三代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调研数据表明,2025年1-9月,全球SiC车型销量预计约为514万台,其中Q3单个季度的销量达到242万辆,几乎等于今年上半年销量总和。

来源:《季度内参——2025Q3第三代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

具体来看,纯电SiC车型的销量约为450万辆,占比约为87.55%,中国车企的SiC车型的总销量约为308万辆,占比为59.97%,销量位居前列的车企有吉利、比亚迪、小鹏、小米等。

整车功耗及体积要求提高

SiC技术应用面持续扩大

此外,《路线图3.0》进一步指出,预计到2040年,新能源A级车型电耗将降至9.2kWh/100km以下。与此同时,高性能乘用车驱动电机功率密度将≥218kW/kg,分布式轮毂电机转矩密度≥227Nm/kg,这意味着SiC技术将成为实现这些突破性指标的关键驱动力。

据《2024年碳化硅(SiC)产业调研白皮书》显示,基于对整车功耗、能效与功率密度的高要求,目前车企在单车上部署SiC器件的应用场景已超过6类。与此同时,SiC技术正从纯电乘用车迅速扩展至400V平台车型、微型电动车及商用车等多个细分领域,渗透速度持续加快。

以丰田采用SiC混动系统的全新RAV4为例,在混动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SiC功率半导体特性的共同作用下,新一代RAV4实现更小型化设计与更低开关损耗,使能效提升约10%,PCU体积可缩减达80%,PCU能量控制单元功率密度提高19%,两驱版油耗低至4.2L/100km。

据此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对低电耗、高功率密度需求的不断提高,SiC技术不仅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系统升级的必然选择,更将作为支撑汽车产业实现绿色化、高效化转型的核心基石,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12月3-4日,由“行家说三代半”主办的“碳化硅&氮化镓产业高峰论坛暨极光奖颁奖典礼”即将在深圳举办,届时罗姆半导体、华太电子、浙江晶瑞等企业将围绕SiC的车规级应用,发布最新报告:

罗姆半导体:回归原点,开放共赢-罗姆 EcoSiC™ 赋能电动汽车“智能”出行;

华太电子:国产碳化硅芯片技术创新与“上车”之路;

浙江晶瑞:超低缺陷车规级 8 英寸 SiC 衬底制备。

除此之外,大会还邀请了意法半导体、博世半导体、三菱电机、三安半导体、南砂晶圆、北方华创、宏微爱赛、国扬电子、昕感科技、能华半导体、京东方华灿、英嘉通、新微半导体、中瑞宏芯半导体、利普思、智融科技 、华工激光、海目芯微、创锐光谱、德氪微电子、快克芯、思锐智能等企业分享前沿技术经验与市场洞察,欢迎大家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报名,与诸位产业先锋共探破局之道!